一群不同膚色,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,因為對再生能源的好奇,聚集在丹麥的北歐再生能源教育中心。他們將在為期五天的工作坊中,親手建造一座小型風機,發電併聯到教育中心的電網裡。北歐再生能源教育中心,坐落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北方的...
丹麥不要核能發電,又認為化石燃料不可靠,只能選擇再生能源,大步向前走。2011年初,丹麥政府公布未來40年的能源架構,端出讓全世界張大眼睛的能源目標:2050年以後,不再使用化石燃料,全國所需能源將100%來自潔淨的綠色能源,丹麥如何...
強烈海風吹拂下,日德蘭半島的冰磧平原,長不出一棵樹。即使到了夏天,來自北海的季風,依然風寒刺骨,在丹麥西北方的齊斯特市,是個多風的城市,風力轉動了風機,也啟動了齊斯特市,將大自然的能量,轉化為綠色能源的創意…一個57,000多...
歷經將近40年的核能論戰,德國正式宣示,2022年要跟核電說再見!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,也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,對於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來說,德國的決定,宛如投下一顆震撼彈,沒有了核電,德國將邁入什麼樣的能源時代…一台台起重機...
在德國,能源轉型成為一種全民運動,他們不只要奪回公民用電的選擇權,還要自己掌握發電權,這一場能源革命,同時牽動著經濟與環保的希望…進入德國南部的黑森林地區,有著暖暖的太陽、濃濃的青草香,山丘上的風力發電機、屋頂上的太陽能...
如果擁有一棟房子,你最重視的是什麼?窗外的風景、室內的裝潢,還是房子的格局。在德國,大家第一個考慮到的,是「能源」,建築物是消耗能源的大戶,為了節能,政府用法律、用獎勵,家家戶戶用巧思、用科技,打造低耗能生活…假日午後,...
桃園大溪百年老街上,一群人正在進行老屋改建,和一般的老屋修復不一樣,他們不但要幫老屋強身健骨,還要讓房子自在呼吸,調整體質做個節能的綠房子…我們一生,有八成以上的時間,都待在室內,總以為屋子裡,是最安心的避風港,卻忽略了...
一條充滿故事的山路,一座糾結人與土地關係的山城,繁華、沒落,期待再起,梨山與中橫,在大自然的挑戰下,將走出什麼樣的未來?五千多人落腳的大梨山,在農業、觀光與生態之間拉扯,環境承載的極限在哪裡?一條充滿故事的山路,一座糾結...
台灣的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,每年以四公尺的速度向後退縮,為了抵擋海浪侵蝕,政府構築了一道道水泥防禦工事,年復一年投入大量消波塊。這些水泥工程與消波塊,是否真能替我們守住最後的海岸線?台灣的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,每年以四公尺的...
1950年代,因為戰爭,金門化作鐵錚錚的戰地,從地面到地底,滿佈軍事設施,全盛時期駐軍有12萬人。1992年,戰地政務解除,駐軍減少,十多年過去,荒煙漫草埋沒了廢棄設施,卻也有些軍事空間,尋到了全新契機。縱然戰爭的痕跡漸退,故事可...
面對環境污染,海洋資源匱乏,漁民開始尋求自救之道,希望走出不一樣的道路。在屏東縣東港鎮,一個櫻花蝦產銷班,用著近乎共利共享的模式,採取保育觀念的永續漁業,走出台灣漁業新風格…凌晨四點,東港鎮林江龍老船長家中,亮起了燈,父...
漁業資源匱乏,已經不是警語,而是實際發生,持續惡化的危機。如果再不有所驚覺、有所改變,未來將面臨失魚之海,成為世界生態大浩劫…黎明時刻,台灣最南端的鼻頭角漁港,朱太平船長駕著漁船,緩緩開向蔚藍海洋,依照魚類的洄游季節,進...